襄阳畅捷通—在计划预算中把不确定变成利润
时间:2021-12-23 10:56:27 来源:襄阳市德霏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的经营为什么有风险?这是因为有很多决策都是根据“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来决定的,而所有预测结果又取决于不同假设,而这些假设就是我们对不同程度的不确定因素的一种判断。人类对未来的预知是极其有限的,我们不可能知道未来的几个月、1年甚至几年后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更何况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如市场条件的变化、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汇率和股市的变化、人们观念的变化等。因此,我们很难知道在未来年度销售额应该是怎样增长变化的。
比如,我们预测明年销售额会增长5%,这是基于我们对企业以往数据的了解,以及对未来可能状况的分析。而终,下一年度销售额是多少,必须等到下一年的12月31日晚上营业结束后我们才会真正知道。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如果在1995年做企业的10年计划时,完全不会想到没过几年,互联网对商业模式、经营模式、消费观念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具体来讲,我们那时肯定不会想到,在不用开设实体店铺的情况下,可以在网络虚拟商店里销售产品,不但可以卖给本地本国的客户,还可以将产品卖给许多国外的客户,从而大幅增加销量。我们那时也不会想到在市场费用中要预估一部分电子媒体的促销和广告费用,甚至不会想到发优惠券和促销单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而根本不需要印刷费用和派送成本,如此等等。
从如今的社会状况来看,现在互联网经济、智能手机、无纸化支付等技术更加日新月异、一日千里,这些让我们的消费习惯、理念等正在发生革命性改变。我们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业务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业务量会做到多大,盈利模式会怎样变化。那么,又有哪些因素是在预算时无法确定的呢?或者说,有哪些因素会在日后发生从而使我们对业务的预先判断变得不太肯定呢?用比较文绉绉的话来说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社会因素变迁导致人们消费习惯、观念的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等。·企业管理方面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人为的因素是不能确定的。但是,如果过分地强调不确定性,那么预算就没有办法做了,因为不确定性是不可以计量的。而会计讲的是“货币计量”的原则,不能计量的东西在报表上是无法反映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解决的办法,在经济学上,“风险”通过一定的预测和计算方式是可以计量的。从会计概念上来说,风险大致体现为以下一些形式:营业收入中的“水分”、营运成本增加的潜在可能性、利率和汇率变化引起的汇兑损失和财务费用增加、短期投资的减值、不良存货的计价、陈旧设备的重估和减值、长期投资的不实、土地的重估增减值、未决诉讼、承诺事项、环境负债与成本、期后事项、或有负债等。财务人员找出这些方面的变化因素及其财务影响,就可以估算其价值并反映到预算中了。
我们用于衡量风险,评估风险影响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假定情景计划(scenario planning)。·或有事件计划(contingency planning)。·推断预测(extrapolative forecasting)。·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这些相关的概念和方法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大家可以去查阅一些战略管理类的书籍,或者网上讨论关于预测与不确定性的文章。这些方法的基本理念都差不多,就是将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事件的时点和先后顺序、发生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即概率),以及这些事件的财务影响(financial impact)高低等预测出来,并通过以上因素的相互组合计算,将不确定性数字化,然后放到相应的预算项目里。再复杂、再难预测的事件,通过这样的推演和模拟分析,都可以终化成数据,变成可以衡量的结果(终体现为利润的减少、现金流的减少、资产的贬值、投资的增加、回报率的降低等)。
有些读者可能会说,这些未知的事件太复杂了,我们怎样来预测、推断呢?我在这里教大家一个模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大致的步骤如下。·分解/解构: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些相互关联的小问题、小事项,分步逐个地进行推断、模拟、预测,再将它们合并起来。·常识和经验:再复杂的问题都有一定的规律,所以要借鉴一些基本常识、已知事实和以往的经验。·估算:将风险化成数字的过程很痛苦,需要会计师有很好的职业判断力,适当时,可以借助一些数学模型、Excel报表工具、财务软件等。
我们不是为了计算风险而去计算它。关键是,我们认识到了风险的所在及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相应影响,就应该要考虑怎样去尽量避免或降低风险对财务结果的影响。甚至,我们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要能够将不利因素转换为有利因素。
控制风险的方式有很多,比较普遍使用的是风险的回避、转嫁和损失控制。风险的回避,就是避开可能的风险。如果企业知道某个新市场开拓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的风险,很有可能整个投资都无法收回,那么企业为什么要在那里投资呢?风险的转嫁通常也就是保险。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相应的财产保险、第三者责任险、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险等来转移风险,从而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来规避汇率、利率、股价等方面的金融风险。但是,有些风险是无法避免的,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尽量减少风险发生可能带来的损失。损失控制一般来说是应该先做好各种预案,一旦风险发生时,每位相关人员以及各个部门要执行怎样的步骤才能将风险产生的后果控制在小的范围内,而不是让可能的损失无谓地扩大。
比如,一家公司的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它已经预测到未来一年内外汇汇率会朝着不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那么,企业除了利用金融工具适当降低这方面的风险之外,还需要有一套风险损失控制方案,明确一旦本国货币出现大幅度贬值,采购部门、财务人员等应该在时间采取怎样的措施。企业可以在外汇汇率比较稳定时购入一些比较坚挺的货币,一旦出现本国货币贬值的情况,就用较坚挺的货币直接对外付货款。比如,我们在考虑风险的金额影响时可以略微“稳健”一些,将有可能的不利影响估算得大一些。这样,以后如果没有发生该事件,当然好,这就好像我们“捡回”了一部分利润。就算该事件真的发生,如果其不利影响比我们预估的少,我们也会感到庆幸。即使该事件的实际影响大于我们的预估,但至少我们已经预估到了相当一部分损失,总归比完全没有估计到要好。预算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要尽量做到好。无论如何,总还是会有缺失。所以,我们有时还可以在罗列数字之后加上一些文字描述,对于可能发生却无法衡量的不确定性和当前认知的局限性加以说明。声明:本文由“管理会计知识汇”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